您现在的位置: 红豆_红豆养生_红豆吃法_ >> 红豆吃法 >> 正文

浅唱低吟ldquo愿君多采撷rdq

  • 来源:不详
  • 时间:2021-9-8 13:27:29

唐代大诗人王维的《相思》一诗,可谓妇孺皆知,人人可诵。“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题一作《江上赠李龟年》)全诗仅20个字,却写得自然明快,却又委婉含蓄;朴素无华,却又情深意切;“超以象外”,却又“得其圜中”。然而,诗中的“红豆”到底是一种什么豆,一般读者却恐怕很难作出准确回答。

李龟年是唐代著名的乐工(作曲家、歌唱家),天宝之乱后,“龟年流落江南,每遇良辰胜赏,为人歌数阕,座中闻之,莫不掩泣罢酒。”(《明皇杂录》)王维和李龟年交往颇深,两人曾在江南相遇,王维还曾即席赋《江南逢李龟年》,诗云:“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馀。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字里行间可见,两人友情之深厚,绝非一般。诗圣杜甫也有同题诗赠李龟年。

《相思》一诗,是王维两人在江南分别以后的一年春天,写给李龟年的一首赠诗。诗中的“红豆”,不是江南、江北都常见的一年生草本农作物、能熬饭作豆沙的红小豆(亦称赤豆、赤小豆),而是指生长于江南一带的一种多年生的乔木的荚果。按照唐人的记载:“豆有圆而红、其首乌者,举世呼为‘相思子’,即红豆之异名也。其树大株而白枝,叶似槐,其花与皂荚花无殊,其子若藊(biǎn,同扁)豆处于荚中,通身皆红。”(唐代李匡乂撰《资暇录》)这种又叫“相思子”的红豆,每年春天开白花,花期长达三个多月。其子扁圆,色泽殷(这个字可别念错了啊,念yān,不念yīn)红,光泽鲜亮,可以镶嵌首饰。那么,“红豆”为何又有了“相思”的美称呢?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做出了最凄美的解释,其“相思子”篇载:“释名:红豆。”“时珍曰:按《古今诗话》云,相思子圆而红。故老言,昔有人殁于边,其妻思之,哭于树下而卒,因以名之。此与韩凭冢上相思树不同,彼乃连理梓木也。”清代《广东新语》也说:“相传有女子望其夫于树下,泪落染树结为子,遂以名树云。”当然,唐诗中“相思”不限于男女情爱范畴,好友之间也是可以“相思”的。

王维诗题为“相思”,既指相思子——红豆,又兼指对挚友的眷念,一语双关,既工且妙。“南国”既是红豆产地,又是老友所在地,该句语极单纯,又赋予形象。“春来发几枝”,似乎是在问花,实则是在问友,寥寥五字,却语尽情遥,意味深长。第三、第四两句的构思更是巧妙不凡,表面看诗人是要好友李龟年多采红豆,以睹物思人,不要忘了自己;然而,这恰恰是言此意彼,说明诗人自己时时刻刻都在思念对方。一个“多”字,一个“最”字,将诗人的眷念之情渲染得极为浓烈,大大提升了这首诗的艺术感染力。最后的“相思”,既指呼应首句的红豆,又指相思情,且与诗题相呼应,让人备感语意高妙,余味无穷。难怪一经李龟年多次演唱后,这首《相思》迅速就成了红遍全国的流行名歌了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ibwzh.com/hdcf/63021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Copyright © 2012-2020 红豆_红豆养生_红豆吃法_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