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红豆_红豆养生_红豆吃法_ >> 红豆种类 >> 正文

宝妈宝爸看过来带你了解我科儿童常见

  • 来源:不详
  • 时间:2021-12-8 13:40:29

小儿普外科

是小儿外科各专业中病种最多最复杂,

手术患者最多的一个专业。

很多常见疾病

如腹股沟斜疝,体表良性包块等

都需要手术处理。

也有一些疾病,

比如急性肠套叠、急性阑尾炎等

需要急诊处理。

为此,

新手爸妈们有必要了解一些

儿童常见的普外科疾病。

具体有哪些疾病呢?

今天带大家了解我科最常见的儿童疾病

↓↓↓

1、小儿疝气及鞘膜积液小儿疝气,主要是指先天性腹股沟斜疝。成因是:男孩的睾丸是通过腹股沟管降至阴囊的,随之下移的腹膜则形成鞘状突,在婴儿出生后还没有闭合,反而成为较大的腔隙,腔隙内液体积聚,形成鞘膜积液,严重时可压迫睾丸,影响其发育。腹腔内容物也会从这里突向体表,而形成斜疝。由于婴儿腹肌的逐渐强壮,疝气也有自行消失的可能。因此一岁以下的婴儿可暂不手术,但要家长注意观察。小儿疝气最大的危险是当孩子剧烈哭闹或突然用力时,腹内压突然增加,腹腔肠管突入疝囊,或有些患儿长期应用疝带使疝囊颈经常受到磨擦变得肥厚坚韧,使疝内容物不能还纳,医院诊治。如果嵌顿过久,会形成肠管坏死等严重并发症,这时再行急症手术,其风险要大得多。因此,当父母发现孩子患有疝气时,应医院就诊,1岁以内的患儿可暂不手术,但需密切观察;1岁以上的患儿如果疝块逐渐增大,或有嵌顿史者,则应选择手术治疗。2、小儿肠套叠肠套叠为婴儿期常见急腹症,是由于肠蠕动紊乱或肠管局部器质性病变导致一部分肠及其系膜逃入邻近肠管中,临床上出现肠梗阻症状。2岁以下婴幼儿最多见,尤以6-12个月婴儿为多见。儿童肠套叠是急性的、特发性的,其中不明原特发性肠套叠约占90%,由器质性病变引起肠套叠(麦克尔憩室、息肉、过敏性紫癜等)约占10%,此种多见于大于2岁以上患儿。肠套叠发病机制包括:饮食改变,添加辅食或断奶之际,婴幼儿肠道不适;肠道病毒感染引起肠粘膜下淋巴结增生引起。肠套叠临床表现多表现为:阵发性哭闹,哭闹、拒食、呕吐,后期见果酱样血便,仔细触摸腹部可触及腹部腊肠样包块,精神反应变差,不愿玩,不愿吃奶,被动体位,不愿意站立,不愿走路,抱在父母怀抱中不自主向上攀爬,或是爬在床上头顶着床,屁股撅高,呈“弓桥“样,特别对于于2岁之内的小胖娃,医院就诊,排除肠套叠。儿童肠套叠多在春夏秋冬各季节交替时病人增多,治疗多为经肛门内空气灌肠,约80%肠套叠可空气灌肠整复成功,其中10%患儿需手术治疗,诊疗关键为早期诊断,越早期诊断并给予空气灌肠,诊疗效果越好。3、小儿阑尾炎小儿阑尾炎为儿童最常见急腹症之一,可发生于不同年龄段的小儿,约1/3的阑尾炎发生于18岁以下人群。儿童阑尾炎的主要临床问题是症状不典型,病情变化迅速,误诊所致穿孔率高。就诊患者中,其中好多患儿因为各种原因耽误诊治造成病情延误致使病情加重,增加很多本来可以避免的身体及经济上的损失。急性阑尾炎,早期表现为腹痛(起初为脐周疼痛,后转移至右下腹疼痛并且固定)、呕吐(常见早期呕吐1-2次,原因阑尾炎症刺激胃肠痉挛而引起的反射性呕吐,常为胃内容物-既往吃的饭)、发热(多为先腹痛后发热,体温高达38.0摄氏度左右),后期出现“腹泻”(不自主排出稀水样黄绿稀便,原因为阑尾化脓穿孔形成脓液刺激直肠所引起的直肠激惹所致),对于不能言语的小孩,观察精神反应变差,不愿玩,不愿吃奶,被动体位,不愿意站立,不愿走路,抱在父母怀抱中不自主向上攀爬,或是爬在床上头顶着床,屁股撅高,呈“弓桥“样,大一点的儿童可以让站立跳高,多不愿跳,或跳高后腹痛加剧。如果出现以上2种及以上情况医院就诊。儿童阑尾炎最常见的原因阑尾腔梗阻,粪石、异物、阑尾扭曲、管腔瘢痕狭窄等阑尾腔梗阻,使分泌物滞留导致阑尾腔内压力增高,阑尾壁血管循环障碍,细菌侵入,细菌繁殖,儿童阑尾腔细小、阑尾壁薄,严重易通过粘膜扩散到浆膜层,梗阻后血运障碍,早期即可出现穿孔及腹膜炎;还有一部分是由细菌经损伤的粘膜及血血循环达到阑尾引起。儿童阑尾炎,一旦确诊,特别对于阑尾腔内有粪石的阑尾炎,建议早期手术治疗。因阑尾为末端器官,阑尾腔内粪石梗阻,阑尾血运障碍,结合阑尾腔细小、阑尾壁薄,极易发生穿孔,穿孔后脓液流入腹腔,儿童大网膜发育不完全,对炎症局限能力差,无法包裹脓液,产生弥漫性腹膜炎,后毒素吸收,而且机体抵抗能力低,易出现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甚至致死。我科年诊疗阑尾炎相关疾病近例,如急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慢性阑尾炎等,积累了大量的手术经验。开展微创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术后只有3个0.5-1cm切口疤痕,经验丰富,手术疗效确切。急性阑尾炎行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平均住院天数约7天左右。对于阑尾脓肿形成患儿采用B超引导下脓肿穿刺引流、经直肠内脓肿引流术等综合治疗,明显减少了儿童阑尾炎的重症率,缩短住院天数,取得了良好口碑。4、小儿体表包块

体表包块是来源于皮肤、皮肤附件、皮下组织等浅表软组织的肿块。

常见的有血管瘤、脂肪瘤、淋巴管瘤、皮样囊肿、表皮样囊肿及钙化上皮瘤、鳃裂瘘及甲状舌管囊肿等。

血管瘤,按其结构分为三类:

1、毛细血管瘤,多见于婴儿,大多数是女婴,出生时或生后早期见皮肤有红点或小红斑,逐渐增大、红色加深并了隆起。大多数为错构瘤,1年内可停止生长或消退。早期瘤体较小时,以手术或液氮冷冻治疗效果好。

2、海绵状血管瘤,一般由小静脉和脂肪组织构成,多数生长在皮下组织内,也可在肌肉,少数可在骨骼或内脏等部位。治疗上应早期行手术切除。

3、蔓状血管瘤,由较粗的迂曲血管构成,大多数为静脉,也可有动脉或动静脉瘘。除了发生在皮下和肌肉,还常侵入骨组织。治疗上以手术为主,术前应做血管造影,明确瘤体范围。

脂肪瘤,为正常脂肪样组织的瘤状物,好发于四肢、躯干。境界清楚,呈分叶状,质软可有假囊性感、无痛,生长缓慢。

淋巴管瘤,发病率仅次于血管瘤,为胚胎淋巴组织发育异常所致错构瘤,好发于颈部、肩部、腋下,纵隔及腹膜后。淋巴管瘤不会自行消退,治疗上以药物注射及手术为主。

皮样囊肿,也是一种错构瘤,囊壁由复层鳞状上皮构成,伴有汗腺及毛囊等皮肤附件结构。以面部、颈部及腹背部靠中线处为好发部位。

表皮样囊肿,是一种真皮内含有角质的囊肿,囊腔内充满角质,多见于青少年。

钙化上皮瘤,是由表皮毛皮质分化的错构瘤,含有嗜碱细胞。多见于面部、颈部及上肢,质硬,生长缓慢。

鳃裂瘘常发生于婴幼儿期,一般单侧多见,瘘口常位于胸锁乳突肌前缘下三分之一处,婴儿出生时即可出现,瘘口像小米粒大小,常从瘘口间歇排出粘液性透明液体,合并感染时可排出脓性液体。

甲状舌管囊肿为常见的位于颈部正中线的肿块,也可稍微略偏向一侧,边界清晰,可随吞咽运动上下移动,无压痛。囊肿感染时,局部疼痛、压痛及表面皮肤红肿。

5、小儿烧烫伤

烧烫伤是指单纯由热液体、蒸汽、火焰等高温所造成的热烧伤,小儿由于好奇心强,对危险因素的认知能力不足的影响,在日常环境中存在危险因素时容易发生烫伤意外,重者可造成局部和全身严重伤害,甚至使患儿致残,致死。儿童烫伤未及时处理,会形成感染、疤痕、疼、痛、痒等不适的感觉,若烫伤发生在关节部位,还会形成瘢痕挛缩,影响孩子以后的活动。

发生烫伤后,该如何紧急处理呢?

若皮肤上仅出现红斑,属于一度烫伤,首先应尽快脱去沸液浸渍的衣服,防止衣服的热量继续传递到皮肤,加重烫伤,然后将烫伤的肢体,用冷水浸泡。

若皮肤上有水泡出现,属于浅二度烫伤,除了做一脱、二泡的处理外,还要防止水泡受压破裂,发生感染,应尽快就医,让医生给予相应处理。

家长创面处理的几大误区:误区1用冰块直接冷敷烫伤处。应先垫一层干净毛巾,再外敷冰块。误区2在烫伤处涂抹牙膏、酱油或其他油脂,会影响创面的观察且易造成感染。误区3在烫伤处涂抹草药偏方,后期处理创面时,不仅花费时间长且对创面是更一步的伤害,很容易加重感染。

新手爸妈们是不是学到不少

赶紧收藏起来吧

END

医院七病室普外科肛肠外科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ibwzh.com/hdzl/630702.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红豆_红豆养生_红豆吃法_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