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思曲
01
《春思曲》
词:韦瀚章
潇潇夜雨滴阶前,寒衾孤枕未成眠。今朝揽镜,应是梨涡浅。绿云慵掠,懒贴花钿。小楼独倚,怕睹陌头杨柳,分色上帘边,更妒煞无知双燕,吱吱语过画栏前。忆个郎,远别已经年,恨只恨,不化成杜宇,唤他快整归鞭。《春风又绿江南岸》吴冠中
纸本水墨设色中国画48×59cm中国美术馆藏
枝条飞舞,疏影横斜,远处,两位红衣人与画中星星点点的墨、绿、红遥相呼应。画家独具匠心,将江南一景,抽象为一种更为形式化的独特视觉体验,成为点线面交错的唯美舞蹈。江南不仅是吴冠中的故乡,是他的精神家园,更是他艺术灵感的无尽源泉。这里的“春思”更多的是思乡之情了。我住长江头
02
《我住长江头》词:李之仪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江涛万古峡》陆俨少纸本水墨设色.4×95.2cm中国美术馆藏《鱼鹰小舟》林风眠纸本水墨设色中国画31×34.5cm中国美术馆藏一幅层峦叠嶂,瀑流倾泻,气势磅礴,如闻水声;另一幅则几道淡黑横扫,将天、地、水表现得空旷渺远,又以几笔重墨画就小舟、芦苇和两只相依的鱼鹰,自然流畅又耐人寻味。“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怕是对异地恋爱最美好和最诗意的描述了吧。这一动一静,若是非要与爱情扯上关系的话,或轰轰烈烈,或宁静淡然,便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钗头凤
03
《钗头凤》词:陆游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丁香仕女图》王素纸本水墨×59cm年代不详中国美术馆藏个中有佳人,妙如林上月。犹对丁香花,低头整罗袜。《竹下弹琴》任伯年中国画30×33.8cm中国美术馆藏竹下弹琴,诉与何人听?玫瑰三愿
04
《玫瑰三愿》词:龙七玫瑰花、玫瑰花,烂开在碧栏杆下,玫瑰花、玫瑰花,烂开在碧栏杆下。我愿那妒我的无情风雨莫吹打,我愿那爱我的多情游客莫攀摘,我愿那红颜常好不凋谢,好教我留住芳华。《茶壶月季》任伯年
纸本水墨设色中国画23.4×51cm中国美术馆藏
《月季小虫》居廉
纸本水墨设色中国画23×28.8cm年代不详中国美术馆藏
月季,是“中国的玫瑰”,也是中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因四时红,月月红,常被誉为“花中皇后”。画中月季,或写意或工笔,各有情致。古诗词中多有对月季的赞美。白居易曾有“晚开春去后,独秀院中央”的诗句;苏东坡亦有诗云“惟有此花开不厌,一年常占四时春”。点绛唇·赋登楼
05
《点绛唇·赋登楼》词:王灼休惜余春,试来把酒留春住。问春无语,帘卷西山雨。一掬愁心,强欲登高赋。山无数,烟波无数,不放春归去。《春山绿树》黄宾虹纸本水墨设色75.6×30.4cms中国美术馆藏黄宾虹擅山水画,精墨法,画风“黑、密、厚、重”,运用“明一而现千万”的表现手法。《早春》苏天赐油画60Xcm中国美术馆藏苏天赐说:“我每一幅的立意,都有东方和西方的成分,有时是东方的情趣,西方的实感;有时是西方的缤纷,东方的空灵。”从这幅风景画中,可以明显地看出他那中国画似的写意画风以及着力于意境营造的心态,具有鲜明的东方艺术特色。初看寥寥数笔,似漫不经心,细心观赏却情景交融,余味无穷。春归何处
06
《春归何处》词:黄庭坚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吹过蔷薇。《春》苏天赐油画71×cm中国美术馆依旧是西方的绘画形式,东方的审美意趣,若前面的《早春》是春意萌动,这里便是春意盎然了。踏雪寻梅
07
《踏雪寻梅》词:刘雪庵雪霁天晴朗,腊梅处处香。骑驴把桥过,铃儿响丁当。响丁当,响丁当响丁当,响丁当好花采得瓶供养,伴我书声琴韵,共度好时光。《岛佛驴背敲诗图》任伯年
中国画×47cm中国美术馆藏
寒林萧索,一诗人骑驴行于山中。毛驴似不能承其重,诗人却凝眉苦思,推敲诗句。如此场景,可谓妙趣横生。任伯年擅长捕捉人物一刹那之间的神情动态。往往寥寥数笔,便能把人物整个神态表现出来,着墨不多而意境深远。《老笔红梅》齐白石
中国画.6×33.4cm中国美术馆藏
齐白石一生很喜欢画梅,但他很少像一般文人画家那样,以梅花寓意冷艳高洁、孤清傲寒。
白石老人对于梅花的美和家乡的感情密切相关。他年轻时曾租过一个叫梅供祠的祠堂居住,房周围种满了梅树,他称之为“百梅祠”。他每次画梅,常表现出对那段生活的怀念。
红豆词
08
《红豆词》词:曹雪芹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展不开眉头,捱不明更漏。呀!恰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柳荫舟女》任熊
纸本水墨设色58.5×97.7cm中国美术馆藏
《桐荫仕女》任伯年
纸本水墨设色.3×39.4cm中国美术馆藏
画中两位女子,一位置身柳荫下小舟,一位立于梧桐树荫下。两人皆凝神注目、若有所思。草木中单单选了“柳”与“桐”,两个意象在古诗词中多有离别、愁绪之寓。稀疏的枝叶柳条更衬女子萧疏寂寥之心境。不知女子何所思?何所念?正是《红楼梦》中借宝玉一曲《红豆曲》唱尽古代女子思念良人的无尽忧愁。枫桥夜泊
09
《枫桥夜泊》词: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枫桥夜泊》郎静山
纸本水墨设色37.4cm×61cms中国美术馆藏
月亮落下,乌鸦不住地啼叫,漫天的霜华将这夜色“晕染”得更是朦朦。岸上的枫树,江中一明一灭的渔火。诗人独坐舟上,此情此景已勾起他无尽的愁绪,谁知夜半时分,苏州城外的寒山寺,又响起了凄冷的钟声,悠悠然飘荡到客船,更让人不胜愁,难以入眠。诗中引发我们想象的画面,大概也便是画中这般了。大江东去
10
《大江东去》词: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西陵峡》傅抱石纸本水墨设色中国画74.4×.5cm中国美术馆藏《西陵峡》描绘的是长江三峡中最雄秀奇险的西陵峡,一船只行于平静如镜的江面。高山重叠、云气回荡,其纵横恣肆、苍莽浑厚的豪迈之势,恰与《大江东去》一脉相承。幽兰操
11
《幽兰操》词:韩愈兰之猗猗,扬扬其香。不采而佩,于兰何伤。今天之旋,其曷为然。我行四方,以日以年。雪霜茂茂,荠麦之茂。子如不伤,我不尔觏。荠麦之茂,荠麦之有。君子之伤,君子之守。《幽兰山水画年册十二开之五》吴昌硕
纸本水墨30.8×36.2cm中国美术馆藏
《幽兰香风远》朱屺瞻设色纸本立轴95×cm中国美术馆藏两幅幽兰虽画法不同,但皆描摹出兰花的幽静清雅之态。兰花是四君子(梅兰竹菊)之一,在古诗词中多寓品性高洁、超凡脱俗,深受文人喜爱。一剪梅
12
《一剪梅》词: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风景》林风眠
纸本水墨设色66×67cm中国美术馆藏
《秋鹜》林风眠纸本设色画68.5×69.3cm中国美术馆藏林风眠的两幅画作,一幅远山悠远简淡,近舟静谧安然,给予观者以寂静空灵之感;一幅一群寒鸦打蒲草中飞过,烟波浩渺,一片凄凉苦楚之象。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3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苏东坡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琵琶行》王叔晖
纸本工笔重彩中国画99.4×49.9cm中国美术馆藏
王叔晖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女性工笔人物画家。她从师长处学到了工笔绘画技巧,又以女性特有的细腻,创作了不少古代工笔人物画。这幅以白居易诗句创作的诗意画,抒写了在月白风清的浔阳夜景中心情忧郁、神情落寞的琵琶女。予人以冷清、凄凉之感。内容摘编自/CCTV文化十分素材多来源于/中国美术馆、美术网等曲目多来自于/"中国古典诗词与书画——廖昌永艺术歌曲独唱音乐会”记者/梁珊珊《毛诗序》说:“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当人内心的情感用语言难以充分表达时,会情不自禁地用唱歌来抒发。中国诗词文化之美,吟之不够,还要画之,叹之,咏之……你,被惊艳到了吗?点击「写留言」
分享你最喜欢的一句诗
猜你喜欢
专门帮女孩的“春蕾计划”资助男生引质疑基金会回应了!
当年,她嫁给了心中的英雄,而他,却始终有个遗憾……
被惊艳到的请点在看本期监制/李浙主编/王若璐编辑/杨瑜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