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听到一个让我很受触动的故事。
某亲戚的同学大鹏会电焊技术,他得到一个消息说,新疆有公司在招聘焊工,一个月能挣25K到30K,他打听清楚后就远赴新疆。
找到那家公司后,他被面试实操焊接石油管道。结果很遗憾,对方说,他的技能不达标。
从事了好几年的工作,专业技能竟然被人家当面否定。如果是你,会怎么办?
可以想象到,大部分人都是黯然放弃。心里会这么想:这种高薪的工作不是自己能做的,技术要求实在太高了。
但是,大鹏的做法却与众不同。他告诉招聘者,既然你们说我技术不行,那我就先在这儿干上两个月,不要工资。如果两个月后我焊的管子达标,你们录用我。否则,我自己走人。
招聘方被大鹏的勇气触动了,同意了他的要求。两个月后,经过努力练习已经提高技术的大鹏被对方录用,他的月收入从6K增长了几倍。
遇到面试失败,为什么大鹏能做出与一般人不同的举动?因为他具备成长型思维,这使他的人生注定不平庸。
想要突破自己的人生,实现与众不同,就要具有成长型思维。
“成长型思维”的概念,来源于斯坦福大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的经典作品《终身成长》。在她看来,一个人拥有成长型思维,将乐于接受挑战,并积极地去扩展自己的能力,而这也是未来发展最需要具备的能力。
德韦克提出了人的思维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成长型思维,一种是固定型思维。
想了解成长型思维,我们必须知道它的参照对象——固定型思维。固定型思维是我们大多数人脑子里驻守的思维模式,它其实在不知不觉中促成了我们的平庸。
举一个最常见的例子,比如求职失败。当我们满怀希望敲开一家心仪公司的大门,十分钟后就被告知自己技能达不到对方需求时,固定型思维就会跳出来肆虐了。
“我是个失败者。”
“我的能力真的很差。”
“老天对我是不公正的,机会总是不眷顾我。”
“我这一生看来没什么前途了。”
“什么破公司,面试官太垃圾了”……
各种负面情绪接踵而来,也许很长时间里,我们都会沉浸在这些挫败状态之中,虽然内心依然知道自己并不是个没用的人。
接下来为了消除这种负面情绪,我们会选择的做法会有很多。“先哭一会儿….”,”跟老爸打个电话倾诉一下”,”找兄弟今晚不醉不归“,“在家调整几天”,都是常见的选择。
归根结底,是我们无法坦然面对他人对自己评价,不能接受有缺点的自己。一次失败的面试就能上升到人生无望的高度,面对自己的不足采用躲闪逃避来应对,这就是典型的固定型思维之一。常见的固定型思维有以下的表现:
1.畏惧挑战,拒绝成长。
对于超出我们熟悉领域的事务,很多人选择避而远之。他们不敢暴露自己其他方面知识的匮乏,所以干脆选择不做来掩饰自己的不愿学习。
最常见的例子就是社会上那些从事重复性工作的人群,他们可以十年乃至数十年都不愿意去学习新的知识,一直使用着自己早就滚瓜烂熟的技能。这样可以在心理上,一直保持自己是本职业专家的优越感,永远不用去当一个新的小学生。
“这个我不会”,“那个学了也没什么用”,职场上随处可见这种固定思维式口头禅。
2.不接受失败,为自己找借口。
没有人是完美无暇的,这个常识人人都懂。但固定型思维的人遇到失败时,却没有这种坦然地心胸。他们往往轻易会被失败摧毁自己的自尊,无法接受失败的事实。
最直接的反应往往就是为失败找各种借口,来证明自己并没有错。因为只要不是自己的错,那就说明自己还是优秀的。别人的成绩归功于运气,自己混的差也只是命不好,就算努力也并不会改变什么。
他们会在工作搞砸了后乱甩锅,用逃避责任的方式来证明自己并不差。最常见的一种情景就是,很多职场老油条在做某件事情之前,甚至已经想好了假如失败怎么推卸责任。
3.沉浸在过去,为自己或别人贴上无形的标签。
固定型思维的人过于在意天赋的作用,他们会觉得厉害的人往往是天生比别人聪明。殊不知,聪明正是让自己快速成长的一种能力。
他们沉浸在过去的经历当中,思维中借助曾经的辉煌或卑微,为自己或别人贴上各种或褒或贬的标签。他们认为优秀的人天生就厉害,而且会一直厉害下去,而平庸的人注定没出息。
固定型思维的人不相信努力可以改变人生,他们认为别人的成功更多来自先天的聪明或优越的出身。他们渴望成功但同时又惧怕努力后的失败。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努力是能力差的人才需要做的,他们不愿意接受自己不聪明或天赋差。
成长型思维与固定型思维对待同样的问题,应对的态度大相径庭。
进入不同的思维模式,就如同进入不同的新世界。在一个能力固定的思维世界里,成功需要你证明自己的聪明和天赋,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而在另一个能力可以改变的思维世界里,则需要你不断提高自己,去学习新的知识,发展自己的更高级技能。——《终身成长》
在固定型思维者眼里,一次考试不及格,一次升职失败,一场工作失误被痛骂…..这些都意味着自己是个不优秀的人,至少自己不够聪明。而在成长型思维者眼里,所有的失败和挫折都是成长的机会,只有没有用尽全力去实现目标,没有让自己得到精进,那才是真正的失败。
王菲的故事正好可以告诉我们,一个成长型思维的人是如何应对挫折的:
年10月29日,王菲复出,在北京五棵松体育馆举行首场演唱会。然而素有天籁之音的她,在演唱歌曲《红豆》高音部分时,竟然唱破了音,“天后走音”一时成为瞩目的焦点。
面对这种挫败,王菲没有像其他很多明星那样,极力为自己找理由搞公关,也没有消极退缩,因为她是个成长型思维的人。
她只是在微博上感谢了各界的批评或鼓励,表达了下一场会唱得更好的信心。然后用完美的继续巡演让人们忘记了她曾经的不足。
霍华德·加德纳在《非凡头脑》中总结,杰出的个人有着“一种能够准确评估自己的能力和不足的独特才能”。有意思的是,成长型思维模式者似乎就拥有他说的这种才能。
思维模式其实就是一种信念,是我们意志的一部分,而人是可以改变自己的意志的。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明显比那些固定思维的人有更开阔的心胸,面对失败时的信心,以及永不止步的努力。
怎么样才能让自己具备成长型思维呢?
1.接受自己的不足。
不论是先天条件的弱势,还是当前遇到的挫败,这都不是否定自己的理由。我们可以大大方方地正视自己的不足,从而观察它,并找到改善不足的方法。
对别人的否定视为改进机会,坦然承认自己还有提高的空间,这是打破固步自封的第一步。
2.勇敢接受新的挑战。
不要让自己一直沉浸在“舒适区“,从而失去了成长的机会。对于身边一切助于提高自己的机会,都应该勇敢把握。
不要恐惧重新学习新知识,这种学习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成就。把自己的能力定格在过去,不去成长,那才是真正的失败。
3.坚定努力的意义。
成长型思维模式建立在这样一种理念上:你的基本能力是可以通过你的努力来培养的。即使人们在先天的才能和资质、兴趣或者性情方面有着各种各样的不同,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努力和个人经历来改变和成长。——《终身成长》
努力是促成我们成功的最重要因素。不论你原来是优秀还是平庸,只要努力,一定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好。努力是让我们实现优秀的唯一途径,而天赋并不能代表未来的成功。
固定型思维着重于当下的感觉,而成长型思维更关心未来的目标。
用开放的心态不断促使自己勇于挑战,接受失败,精进自己,从而努力达成理想的目标,这是成长型思维者的攀登之路。
努力,是一种最需要学习的才能。——《精进》
当有一天遇到一个问题,我们不再说“我能解决吗?“,而是问自己”应该用什么方法解决“时,我们就迈进成长思维的大门了。
正如开头所说的大鹏一样,遇到挫败,他没有用固定思维认定自己不够优秀,而是去争取一个学习成长的机会,最后用更高的技能来证明自己并不比其他人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