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三起解》姜亦珊饰苏三
“苏三起解”是传统京剧《玉堂春》中之一折,又名《女起解》、《洪洞县》。内容讲的是妓女苏三自王金龙去南京后,拒不接客,遂被鸨儿卖与洪洞县富商沈燕林为妾。沈妻私通赵监生合谋害死沈燕林,并诬告苏三谋杀亲夫。县官受贿,判苏三死罪。解差崇公道解送苏三至太原复审,途中听苏三诉说冤情,同情其遭遇并将其认为义女。
毋庸讳言,戏曲舞台摄影师必须具备在充分尊重戏曲本体审美的前提下,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但事实上很多对戏曲不熟悉的摄影师往往做不到。例如:在梅兰芳先生总结的剧院照相“六忌”中明确指出的“忌照开口音”,这一点非常重要,但往往被摄影师们所忽略。在演员唱的过程中按快门儿往往不能定格出令人赏心悦目的剧照(我在以前的文章里写过,其实“闭口音”拍照也未必都合适),因为在演唱的过程中,随着口型的变化,两颊的线条也会跟着起变化,甚至会显得颧骨十分突出。如果在现场或电视机前看戏或许观者的注意力被演员唱腔所吸引,并不太在意这个问题,但若定格成一帧帧剧照,就会看出这些问题对美感的破坏有多么严重了!
再有,我认为一般情况下,除了小花脸之外,其他行当角色的剧照最好不要有呲牙露齿的相儿,特别是传统戏的旦角。传统戏里的旦角,无论角色身份高低,首先演绎的都是古代女性,因此必须具有古典美。一般人也都知道过去的女子是讲究“笑不露齿”,与今天的新时代女性是非常不同的。我曾看到有摄影师拍的片子,剧照里的大青衣笑得不单露了牙,甚至连牙龈都露出来了,这种形象放到现代人身上无可厚非,但如果说这是在扮演古代的女性,形象、气质上的差距就太大了,这就是典型的失败剧照。可能有人可能要说,演员就是这么演的,所以问题在演员;其实不然,前文说的“发现美的能力”里边本身就包括“扬弃”的能力。既然京剧是程式化程度很高的表演艺术,因此无论哪个演员,好的戏曲舞台摄影师总会找到一些相对接近角色行当和身份的相儿。
舞台摄影拍的核心内容是“戏”,如果标准再高一些的话,应该在抓住“戏”的同时注重美感。“苏三起解”里的苏三并非完全以悲、苦为表演基调,仿佛她就必须是满面愁容的。事实上,当剧中人提及“三郎”或者“洗清冤案”这类内容的时候,角色也应该流露出不一样的神情。就我这张片子而言,定格了一个眼神里充满希望的苏三,并没有脱离此戏的剧情,同时兼顾了大青衣的形象与气质。
拍摄参数:光圈F3.5,速度:1/秒,焦距:,感光度(ISO):,补偿曝光:-0.3,测光方式:点测光。注:本文发表在《中国京剧》杂志年第七期。
(本初期白癜风白癜风早期是什么症状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ibwzh.com/hdcf/618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