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刷到一个启功先生演讲的小视频,启功先生在讲王维的《相思》。诗中四句:
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
启功先生讲第一句,红豆生南国的“国”字,启功先生故意念成四声。他说,国字必须念成短促音。如果念成平声并做韵,就成了:红豆生南国,北方种不活。人家会笑话的。
接着,启功先生讲到最后两句: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先生说,愿君多采撷是错的,应该是愿君休采撷才对。人家红豆本来代表着相思,你把红豆都给采下来了,岂不是让红豆更加相思。
启功先生是站在红豆的角度上来看这首诗的。可是,在这个世界上,有谁会关心一株草木的心情?植物之于我们,就是完全的奉献,哪怕只是一棵最不起眼的小草。它们的前世今生,也在一轮又一轮的为人类服务。
我想起一些经义中提到的众生平等,这里的众生,也应该包含着植物,甚至于那些微小的生命体。既然大家都平等,它们就不应该成为人类的食物。就像红豆一样,人类不能由于自己的喜好就害得它们手足分离,天各一方。
一滴水有亿万条虫,人类还要不要喝水了?生物体之间,本身就是一个又一个的轮回。在列文虎克发明显微镜之前,人类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一杯“干净”的水里会有那么多活着的虫子。实际上,我们的体内有着数量超过38万亿的病毒。事实上,这些小生命已经实现了和人类的共生。
我从网上找到了两个版本的书法作品《相思》,落款都是启功先生。第二个版本真的就是愿君休采撷。